消费
环球财经网消费

《后来的我们》退票事件一波三折,幕后玩家倒底想干什么?

深陷“退票疑云”的《后来的我们》成为“五一档”当之无愧的头条,人人争当名侦探柯南,纷纷猜测幕后黑手到底是谁。

在一片征讨声中,猫眼、淘票票、片方、导演刘若英等利益链上的各方都纷纷发表声明,均表明自己不是退票事件的幕后操纵者而是受害者,同时,也都明确表达出要积极配合相关调查,势必要将幕后主使揪出来的决心。

一篇接一篇的声明让事件真相更加扑朔迷离,关于事件背后的真实目的也有了不同的猜测。

从28日晚的爆料开始,《后来的我们》退票异常被怀疑是一种利用预售锁场诱导排片的新型刷票房手段。

然而,从事件爆发后市场反应来看,《后来的我们》的排片似乎受退票事件的影响不大,如果说前期的排片是依靠“预售锁场”诱骗来的,那么事件爆出影院“明白真相”之后的高排片又该如何解释?从猫眼数据来看,在退票异常事件曝出后,该片的排片并未有明显下降,在假期结束后的5月2日,依然高达45%。

从动机上来看,《后来的我们》即使去掉所谓注水的票房,前期预售也已在2亿左右,在各媒体平台上的热度也都高居榜首。

正如猫眼在5月3日举行的媒体恳谈会上,猫眼COO康利解释的那样“《后来的我们》在预售开始的时候就是一个压倒性的领先优势。不止是预售,它在整个宣传、营销的过程中,在各项营销指数上都是一骑绝尘的状态。不管是猫眼也好,还是这个电影任何的一个利益相关方也好,为什么在取得如此巨大领先优势的状态下去做(首日票房是2.8亿),之前的“声明”大家也看到了总共1千多万,剔掉改签是几百万量级,去做几百万量级的影响。”

照此看来,不论是片方,还是发行方,似乎都没有必要再以这种得罪所有终端影院的方式来作弊。

这也正是令大家不解之处,如果不是为了票房目的采取所谓的“锁场绑架排片”,背后的操盘手真实目的是什么?

作为《后来的我们》主要出品方、唯一发行方和售票方,猫眼在事件被曝光的最初一度被外界视为头号“嫌疑人”,为此,猫眼在两则声明之后,又举行了媒体恳谈会,对该事件中的诸多疑点,进行了逐个回应。

在恳谈会中猫眼娱乐COO康利指出关键的一点:虽然《后来的我们》退票率比历史单片退票率要高,看似“异常”,但并没有社交网站和媒体说的那么严重。其实大家从数据也可以发现这一点。根据猫眼专业版的最新数据,我们可以看到《后来的我们》上映首日大盘退票率为8.4%,而刚刚过去的春节档中,《西游记女儿国》上映首日大盘退票率为7.9%,二者仅差0.5%。

康利另外还指出,重要档期的退票率高于平时是正常现象,同时考虑到今年“五一档”《后来的我们》占据了绝大多数票房比例,因此单片出现的退票额偏高也不能直接与全年平均退票率直接做对比。

如果猫眼所说属实,就意味着,在同档期竞争中,《后来的我们》作为一部遥遥领先的影片,虽然退票率比其它影片要高一些,但也远远没有高得特别离谱。那些过分炒作“异常”背后片方、发行方自己造假的人,可能是故意夸大试听舞蹈舆论。

问题是谁会这么干呢?谁在背后以“小异常”为由头,有意引导舆论,扩大事件影响,同时在第一时间将矛头对准猫眼?

如果整个事件得真实目的是借机整垮猫眼,那幕后的黑手又可能是谁?是同档期竞争片方在互黑?还是猫眼的直接或间接竞争对手?抑或是对第三方售票平台不满的院线?

现在,猫眼已经身陷舆论危机,整个事件疑窦重重。在国家有关部门调查结果未出来之前,真相不得而知,一切都是谜团。

免责声明: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布后的30日内与我们联系。


用微信扫描可以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为您推荐

首页 客户端 广告服务 寻求报道

版权所有 © 环球财经网  jingjinews.com